考古科学中心在国际期刊发文揭示中国南北旧石器时代晚期骨器传统的区域差异
发布日期:2024-01-02 作者:管理员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近日,伟德国际BETVLCTOR考古科学中心团队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发表题为“Regional
variation in bone tool technology in China: Insights from the Zhaoguodong Cave
in Southwest China”的研究论文,报道了贵州招果洞遗址骨器研究的最新进展。伟德国际BETVLCTOR考古文博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杨国兵与张兴龙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吕红亮教授。参与研究的还有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寒冬(伟德国际BETVLCTOR考古文博学院毕业生)和伟德国际BETVLCTOR考古科学中心胡越副研究员。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2002201) 的资助。
骨器技术对于探索古人类的生存策略、技术选择和行为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研究表明,骨器技术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然而,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骨器材料相对匮乏,导致我们对东亚骨器技术传统的认识不够深入。为此,本研究以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招果洞遗址出土的骨器为材料,详细讨论了该遗址骨器的生产制作流程及其区域传统。
招果洞遗址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2016-2020年,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伟德国际BETVLCTOR考古文博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进行了5个年度的考古发掘,遗址文化堆积从距今4万年,一直延续到全新世,揭露出自旧石器时代晚期至全新世的50多个火塘和人类活动面,是云贵高原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性遗址之一,为研究西南地区早期人类居住活动,进一步复原史前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遗址共出土了398件骨角器,是迄今为止中国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早期骨器类型最丰富、数量最多的遗址之一。本项研究通过系统的类型学分析,招果洞遗址的骨器可以分为九类(图2)。微痕分析揭示了这些骨器的制造技术主要以刮削和研磨为主,还包括打制、切割、抛光等技术(图3和图4)。
此外,本研究还通过对已发表的骨器记录的全面回顾,发现中国南北方在c. 35 ka BP均出现了规范骨器,但存在两种不同的骨器传统。中国北方骨器技术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发展模式,其特点是在骨器制作的初始阶段就出现了精美的装饰品和成熟的穿孔技术,而这在南方地区并未发现。南方地区骨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主要发生在末次盛冰期之后,表现在骨器数量增加、类型复杂多样以及原料获取策略多样化等方面。招果洞遗址的骨器是南方地区的典型代表,为了解中国骨器技术的区域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揭示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文化和技术的多样性。
图2 招果洞遗址出土的典型骨器
图3 招果洞遗址骨锥的制造和使用痕迹
图4 招果洞遗址骨器的制造和使用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