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学术圆桌会议

发布日期:2011-10-24 作者:管理员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10月21日下午2:00至4:30,蜀兰大酒店会议厅举行了盛大的学术圆桌会议,参会的海内外学者齐聚一堂,畅所欲言,分享学术心得。
茅海建先生主持会议,他提纲挈领地指出历史学研究者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思考方式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辛亥革命纪念会议的意义在于重新审视过去遗留的问题、历史研究的不足。单纯以作为事件的辛亥革命去研究近代以来在各方面具有深远影响的辛亥革命是不完整的,今后的研究需要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
圆桌会议1.JPG
为期两天的纪念会议分为十二个小组进行,内容涵盖四川及各地保路风潮、晚清政府的政策和反应、革命前后的司法及经济环境、与革命密切相关的海外社会、技术变革、文化变迁及历史记忆、既往研究的反思几个部分。既有对社会环境的勾勒,又有对具体的历史人物细致入微的描绘;既有以物质为视角的研究,又有观念史的探询;既有生动活泼的故事,又有具有哲学思辨的学术反思。根据辛亥革命不同层面的研究,十二个小组的主持人分别就其小组的报告进行述评,一些颇具启发意义的见解引起学者们的热烈讨论。
圆桌会议2.JPG
天津师范大学李学智教授认为辛亥革命不同于过去朝代更迭的原因是大量西方因素的渗入,由此造就了一批最后领导革命的新阶层、新知识分子,同时诸如“殖民”“扩张”之类的语汇也被带进来。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王东杰教授则认为讨论辛亥革命不仅要看到西方因素的影响,还应重视传统文化在变革中呈现的面貌,同时,应该避免研究的碎片化。谢放教授亦认为辛亥革命的发生确实汲取了传统文化中“革命”的思想资源。
郑小威女士提出在研究中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如何呈现的问题,引发了诸多学者的发言。中国社科院马勇研究员从贸易不平衡的角度解释了革命必然发生的原因。伟德国际BETVLCTOR的陈廷湘教授认为比讨论清廷必然灭亡更为重要的是探讨清廷为何以这样的方式灭亡。
圆桌会议3.JPG
针对意识形态影响历史研究的问题,山东大学刘平教授指出,过去六十年来的研究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历史成为了刻板的教科书。来自台湾中央研究院的陈宜中研究员特别提出孙中山先生的形象在台湾被神化的情况,认为这也是另一种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史观,他希望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多一些同情之理解,少掺杂一些政治因素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
日本京都大学森时彦教授为各位学者和同学讲述了他在川大的求学经历,展示了三十年前弥足珍贵的照片,将整个会议推向高潮。

       最后茅先生作了简短的总结,他说过去很多历史定论并不总是坚实可靠,细节的研究往往更为重要的,但是要防止碎片化。学术圆桌会议在茅先生对青年后学的寄语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