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对马克思主义治史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1-12-02 作者:管理员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时间:1126日下午

首先,王先生纠正了世人对张政烺先生的一些误解(似乎张先生只是重考据之学),指出张先生其实也是很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有人说张先生主“魏晋封建论”,其实并没有这样的事。

这一讲,王先生着重谈了漆侠先生与胡如雷两位先生,强调两位先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真诚与精深。有些先生时移势迁,时间变了也就不再强调了,唯有这两位先生是真诚的,在别人都不讲(甚至普遍厌弃)马克思主义的情况下依然很强调马克思主义。

对于漆侠先生,王先生认为他是一位真诚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强调“真诚”两字,是用于区别那些不真诚的挂羊头,卖狗肉者。王先生给出了对漆侠先生的三点很深的印象:一是信仰的真诚,二是极强的事业心(集中体现在对河北大学宋史中心的操劳),三就是耿直。期间,王先生夹杂谈到了熊德基、张政烺、张泽咸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王先生回忆了自己与胡如雷先生仅有的一次接触,并详细介绍了胡先生的一些情况。认为,唐史研究中,第一代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无可争议的是陈寅恪和唐长孺两位先生,而第三代代表人物,则应当是张泽咸和胡如雷先生。王先生介绍了胡如雷先生的《中国封建社会形态》一书,这本书实际上是《资本论》的中国封建版,希望同学们作为必读书看一下。(王先生还介绍了周良霄先生的《皇帝与皇权》增订本一书,同样建议同学们好好阅读)

其后,王先生详细谈了自己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看法,介绍了马恩的一些基本观点,特别是巴黎公社原则。认为一百五十年前的理论到今天,要说完美无缺是不可能的事情,必然有不少缺陷。马克思主义原来的想法是,阶级和剥削是时代的产物,生产力到了一定程度有了剩余产品则产生阶级和剥削,人类的文明社会就是阶级社会,到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情况下,阶级和剥削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就要革命。马克思认为150年前生产力已经够达到消灭阶级的水平。但实际上,从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讲,即使是到现在,人类的生产力还远没有达到消灭阶级的地步。王先生强调,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就是阶级分析法。马克思阶级论的特点是强调阶级之间是有剥削和压迫的。《宋朝阶级结构》的写作是完全按照马克思主义阶级论来的。近几年来讳言阶级,甚至不止阶级,连阶层都不能提,这是有问题的。

介绍完漆先生和胡先生后,王先生又回忆了近代史名家刘大年先生在文革前后的一些不为世人知的情况、事迹,涉及当代史、当代史学史,并谈了对他的评价和认识。

最后,王先生谈了爱国主义的问题,他认为爱国主义有真假之分,而评判的标准在于是不是坚持民主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