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清举教授应邀做“儒家自然哲学关于‘通’的思想及其生态意义”的讲座
发布日期:2012-05-23 作者:管理员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2012年5月20日晚,南开大学乔清举教授应邀担任“儒藏”论坛第80讲的演讲嘉宾,于江安校区综C-405教室做“儒家自然哲学关于‘通’的思想及其生态意义”的主题报告,古籍所郭齐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儒家生态哲学是乔清举教授近年来致力研究的主要课题,乔教授在儒家学说研究中独辟蹊径、独具慧眼,关注到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生态观。其中, “通”的思想是儒家自然哲学乃至整个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它超出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以及从思维形式来研究中国哲学的方式,更加切近儒家自然哲学的特点,研究“通”的思想,是全面而深入地认识中国哲学“究天人之际”的有效途径。
乔教授以北京古城的中轴线为例,引出“有无互通”的哲学思考。随后着重讲解自然实体间的和人与自然的“通”。 并引经据典,将自然实体间“通”的种类分为“山泽通气”、“导气”、“宣气”、“山川出云”、“天地交”、“水曰润下”、社稷的“通气”、“五行”八种方式。对于人与自然的“通”,则分为物理之“通”和气质精神之“通”。 在儒家自然哲学中,通是自然界顺利运行,万物获得生命的基础;不通会导致自然失序,破坏自然的“生生”,进一步危害人类本身。没有通,天地的生生之德就无法实现。儒家倡导以仁心感通自然,道德地对待自然,“为天地立心”,可以适用于整个人类。
正如乔教授所说:在历史上,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贞下起元,历久弥新,保持较高的文明水平,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儒家(也包括佛道)生态意识维持了中华民族生存地区的自然环境。发掘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贡献于当今社会,正是进行儒家自然哲学研究的意义所在。
最后,乔教授就同学们提出的:自然改造与不破坏原生态的矛盾,何为完美的宇宙演化终极状态,如何为往圣继绝学、儒家生生观等问题一一做出回应,给在场同学很大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