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博士后、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彭向前博士应邀做“‘给力’的西夏学”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12-05-31 作者:管理员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2012年5月28日晚19:30—21:30,中国社科院博士后、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彭向前博士应邀在研究生院3-123教室举行了题为“‘给力’的西夏学”的学术讲座。这是纪念我国西夏史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伟德国际BETVLCTOR吴天墀教授百年诞辰的系列活动之一。
彭先生开宗明义地将“西夏学”冠以“给力”这个流行的网络词汇,以表明这门尚未摆脱“绝学”帽子的学科其实是大有可为的学术领域。西夏学以西夏文献为主,彭先生简要介绍了其出土情况、文献内容、研究工具书以及西夏文字的构造,然后从四个方面举例说明大量出土的西夏文献的价值。
首先是史料方面的价值。传世文献中西夏史料相对较少,尤其是社会层面的记录稀缺,出土的西夏文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如从“孔子”与“菩萨”的西夏文译名可以略窥当时西夏的学术与宗教文化,历法、天文知识等方面也不乏例证,总之,取地下出土资料与传统文献互证,取西夏文文献与汉文文献互证,同时参考出土其他民族文字文献和实物,极大地突破了以史证史或以稗官野史来证“正史”的狭隘范围,尽显新资料在史学研究中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其次是版本方面的价值。出土的西夏文献多系对宋代乃至唐宋五代书籍的传抄,其书要么底本早已亡佚,要么是流传至今的那些古籍的祖本,因此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如现分藏于俄罗斯与英国的《孙子兵法》西夏文译本为曹操、李荃、杜牧三家注本,汉文底本久已亡佚,因此对复原汉本,梳理唐宋时代《孙子》向传世本演变的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同样极具价值的西夏文本《六十四卦图歌》则为中古易学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
再次是校勘价值。由于夏译汉籍所依据的底本多为北宋或北宋以前的古本,皆属善本之列,故校勘价值极高,如夏译宋人陈详道《论语全解》刻本,可补汉本之脱文,夏译诸葛亮《将苑》可订汉本之误文。
最后是语言文字研究的价值。西夏文的“颠倒”译法,有助于对当时中国西北诸少数民族古文字文献进行释读。又如宋代文献中的“兀擦”一词,显然源于以西夏文为代表的河西藏缅语族,“吊敦背”无疑是西夏服饰文化影响汉族服饰的佐证。诸如此类的例证,不胜枚举。
讲座中,彭先生不时感叹西夏学研究人才的短缺,特别是自己多年来渴望招收精通藏文研究生的夙愿一直未能实现。学界曾提出治史“四把钥匙”(年代、地理、职官、目录),而彭先生指出,西夏学研究需要第五把钥匙——语言学。基于此,他归纳出理想的西夏学研究状态:在治学过程中,不仅能够运用音韵学知识,能够运用党项、吐蕃等少数民族语言知识,能够读译英、俄等外语文献,并注意把汉文文献与西夏文文献结合起来,不以校勘文句和考订史实为研究工作之终极目的,以丰富的实证去探索西夏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此与大家共勉。彭先生还殷切希望更多有识之士加入西夏学研究,期望与相邻学科加强沟通,促进交流,共同努力将西夏学塑造为像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那样的国际“显学”。
随后,同学们以提问的形式与彭先生进行了精彩的互动。最后主持人粟品孝教授代表在场师生感谢彭先生带来一场内容如此丰赡详实的学术讲座,并勉励有志于此的同学们加入西夏学研究的行列,把吴天墀教授开拓的西夏史研究继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