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报告交流会圆满举行

发布日期:2012-06-04 作者:管理员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2012531上午930,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报告交流会在文科楼藏研所会议室如期举行。2009届硕士研究生廖文辉、蔡炯昊、廖劲作为此届研究生代表分别就其论文写作作了报告与交流。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王东杰教授、副主任范瑛副教授主持并参与了本次报告交流会。

nEO_IMG_DSCF8883(1).jpg

廖文辉首先就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写作进行了经验分享。他指出了两种选题方式,即依托大量前人研究以及涉及一定既有研究两种选题的利弊,并针对不同弊端提出了自己的应对办法。他认为研究生因为经验不足及知识构架的不完整而面临选题困难等问题,应该多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同时应当对既有研究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在自己感兴趣的基础上选择难度适中的论文题目进行研究。他还为大家介绍了如何进行学术检索以及如何获取相关研究著作及论文的方法与路径,向大家推荐了大陆以外的实用数据库与检索平台,拓展了研究生的检索视野。在具体写作上,廖文辉也谈了自己的感想,他建议研究生应当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并对写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写作过程中应当避免材料堆砌,而应加入自己的分析,对材料进行总结归纳。

蔡炯昊就其论文《现代中国的晚明历史叙述与政治现实——以<甲申三百年祭>为中心的考察》进行了报告。他强调了个人阅读兴趣对于选题的重要性,认为兴趣能够成为自己在长时间的研究与写作中更好坚持下去的动力。他也指出除了与研究题目直接相关的材料外,研究生们还应对该题目所处时代背景下的其他文字材料给予充分的关注,做到“宽阅读”,才能更好地理解一个时代的语境。蔡炯昊认为研究综述是一篇好的论文的关键,而材料的检索与搜集则因题而异,但检索目光都应当更为宽广。在发言最后他还善意地提醒研究生们对毕业论文应当提早动笔,多留时间进行修改,从容完成论文。

廖劲以其论文为例,分享了她在研究与写作过程中的收获与经验。她认为多与老师、朋友以及家人交流是大有裨益的,也许这种交流对论文写作并无直接益处,但对拓宽视野与思路很有帮助。在资料搜集上,廖劲认为除了传统史料外,文艺作品与图画也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应当给予适当关注。此外,同前两位毕业生一样,她也谈到了导言部分的重要性。她指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尝试把自己的研究思路与研究现状融会贯通,正文中的内容也可在导言部分交代清楚,这样写作思路会更加清晰。她还提醒同学们注意建国后材料的“脸谱化”问题,对待这些材料应当加以鉴别与处理。

nEO_IMG_DSCF8874.jpg

在提问交流环节,在场的硕博士研究生们与三位毕业生就论文选题、写作,资料搜集与整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交流。最后,范瑛老师对此次毕业论文报告交流会作了简要总结。本次报告交流会不仅为低年级研究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同时,优秀毕业生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也给低年级研究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并有益于提高公司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