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佛教“华严信仰”与西夏佛教之“系统性”初探

发布日期:2012-11-26 作者:管理员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20121123日晚730分,应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之邀,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兼台湾佛光大学教授索罗宁先生以“西夏佛教‘华严信仰’与西夏佛教之‘系统性’初探”为题在文科楼五楼藏学所会议室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韦兵副教授主持讲座。王东杰教授、张长虹副教授、李晓宇、姜莉、何凯等老师出席讲座。

索罗宁教授是国际著名西夏学者,先后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学系、哲学系,曾任圣彼得堡大学哲学院宗教哲学系及人类学系助理教授、圣彼得堡大学哲学院东方文化及宗教系副教授、清云科技大学中亚研究所副教授及辅仁大学士林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现为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教授及台湾佛光大学教授。

索罗宁教授的报告主要分为两部分:西夏学学术史的梳理和西夏佛教的系统分析。

关于西夏学学术史,索罗宁教授首先介绍了西夏国于历史中之疆域、气候情况,并指出西夏历史在宋、辽、金等史籍中可窥见。就研究进程而言,他说,在黑水城遗址被发掘之前,居庸关六体石刻和凉州感通塔碑是重要研究对象,十九世纪早期的张澍应为最早研究西夏文者;十九世纪末,立·威廉等法国人对居庸关时刻和感通塔碑铭之研究,使西夏学开始在国外流行,但此时段仍以零星文物研究为主,尚无大量文献被发现(仅法国人莫里斯据元代西夏文《法华经》及无名氏附其上之汉文注释,发表有关西夏文法的文章);1907~1909以俄国人科兹洛夫为首的“蒙古四川考察队”发掘了黑水城遗址,于其中发现大量西夏文文献及佛像(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皆有),此事对于西夏学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在黑水城西夏文文献的出土为破解西夏文提供了重要条件,俄国人聂历山和伊凡哥为破解西夏文奠定了基础,前者编写了西夏文字典并指出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应为西夏佛教的主流,后者则最早发现西夏文字可破解;周通迦、王静如等中国学人则为西夏佛教研究创始人,此时俄方亦与中研院广泛交流,促进了西夏学的长足发展。

谈到西夏佛教,索罗宁教授指出,佛教文献占西夏总文献的90%,西夏佛教研究之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西夏佛教应关注几个大问题:佛教如何传入西夏?西夏佛教与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具有怎样的关系?他经过研究作出以下推断:一、通过对西夏佛教中华严信仰流变的解读,并与辽文献加以比照,加之北宋时期华严思想在汉地已非主流,所以西夏佛教与辽关系甚密。二、通过对西夏文献的文本分析,西夏统治阶层欲将华严信仰推广至民间,以期成为整个政权之信仰;而西夏民间则倾向于藏传佛教,并追求其宗教实用性,不重视宗教义理。

索罗宁教授作为俄罗斯人,其汉语之流利、讲授之清晰、见解之独到令人钦佩,使在座师生对西夏学之沿革、西夏佛教及其华严信仰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报告结束后,公司师生就藏传佛教如何影响西夏佛教、汉传佛教与西夏佛教在义理层面之关系等问题向索罗宁教授请教,索罗宁教授均一一作答。韦兵副教授随后代表学院向索罗宁教授表示感谢并赠送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