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十年来的西方史学
发布日期:2013-05-30 作者:管理员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2013年5月29日下午3时,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陈新老师应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之邀,在文科楼五楼藏研所会议室以“近四十年来的西方史学”为题,为公司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徐波教授主持。王磊、辛旭、吕和应等老师出席了讲座。
陈新,1972年生,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出版社“历史的观念译丛”执行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公众史学;著有《历史认识:从现代到后现代》、《西方历史叙述学》,译有海登·怀特的《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柯林武德的《历史的观念》(合译),编译有《当代西方历史哲学读本》。
陈教授首先对20世纪以来的西方史学进行了梳理。他指出20世纪初至二战期间,民族主义史学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在1929年左右,史学已开始了它的科学化进程。二战后至70年代,新史学特别是社会史有着大踏步的拓展。而7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出现了反思性的力量——后现代史学,而且传统史学(如政治史、国际关系史)有新的表现形式,全球史研究也在发展之中。
本次报告的主题之所以选在“70年代以来”,是因为这一时段的西方史作极具创造力。1969年左右,出现了以“情境(context)”为中心的研究。1973年的《元史学》(Hayden White)、格尔兹(Clifford Geertze)的《文化的解释》等开启了历史语言学、文化学的研究范式。《蒙塔尤》(Ladurie L. R.)、《奶酪与蛆虫》(Ginzburg)、《马丁·盖尔归来》(Natalie Monze Davis)是此时期文化史、微观史的代表作。该时期的基本特点为:跨国际、跨学科的方法论、理论反思能力增强。
最后,陈教授将7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的发展特点总结为五个方面:一、史学理论在叙事主义与语言学之间进行转换。二、以民族主义为主的传统政治史在当代西方逐渐衰落,后政治史学转向全球化视角,其研究对象转变为与政治有关的所有对象,其重要主题是处理西方与非西方的关系。三、社会史领域由经济史、文化史的分析转向实践性的分析,借鉴社会学、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四、思想史研究中,思想、情境与历史成为其研究要素。五、注重交往史(包括世界历史与全球史、生态史与环境史、城市史与移民史,以及疾病史与医疗史)的研究,其旨在研究人与社会、自然的交往及关系重塑。
报告结束后,陈教授就公司员工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