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湘:玉鸟翔止——古玉艺术考古二题

发布日期:2013-12-12 作者:管理员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20131212日晚730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王仁湘教授应公司邀请,以“玉鸟翔止——古玉艺术考古二题”为题,在伟德国际BETVLCTOR博物馆一楼学术报告厅进行了讲座。此次讲座由霍巍经理主持,李永宪教授、黄伟教授以及众多考古系师生听取了此次讲座。

王教授就鸮形玉器与对鸟玉器这两个问题的研究为主题,以大量图片材料为主,进行了讲解。关于勾云形器、鸮与眼目崇拜的问题,在对鸮,即猫头鹰的简要介绍后,王教授将鸮类玉器分成了三种,即全鸮形,鸮面形,鸮目形。同时,将全鸮形玉器又分成立式、卧式、翔式、将翔式四种。在展示了大量的各地出土的鸮形玉器后,王教授梳理了鸮形玉器的演变脉络,即全鸮形——鸮面形——鸮目形,同时,双目向单目演变,旋目向圆目演变。但是,王教授指出,此期间还应有一种过渡形。这种鸮的形象一直延续下来,在商代、三星堆、周代的遗址中都出土过。鸟崇拜即鸮崇拜应源自一种太阳崇拜,鸱鸮是昴星的象征,代表太阳生命意象,是农业生产的保护神。昴星代表中天位置,是冬至的天文标志点,代表“日短星昴”。鸱鸮是知时之鸟,随着太阳回归,冬至到来,夜间活跃,报晓春来临,知物候历法。同时,鸮还被认为是生命神,祖先神,即所谓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根据甲骨文文字中“商”字和“鹳”字的演变,也可在其中看出明显的猫头鹰的形象。所谓“雚祭”,可能是杀鸮以祭,也可能是祭鸮。

第二个问题,讲“陶寺玉佩饰——兽面?鸟体?”王教授将他研究中发现的一些对鸟配饰拿出来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指出,之前学者研究中所认为的某类神人兽面,很有可能就是一对鸟喙相对的鸟,由于中间的连接物等,形成了类似于冠饰的东西。对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所代表的是生命的赞歌,还是情爱的隐晦?是祥瑞的希望,还是太阳的崇拜?对此,王教授总结为,史前与文明史早期,对鸟的艺术形象主要代表是对太阳的崇拜;战国以后,其内涵有所改变,首先,艺术受体向平民转移,同时,平民给予了其新的内涵,吉祥与爱情。汉画像屋顶上,诗经中,三国以及唐代诗人的作品中,都大量出现了对鸟的形象。

对鸟形玉佩饰的研究,既属于艺术考古,又属于动物考古。这是个艺术考古的题目,虽然只是很小的一点,却是很有意义的事。动物形象与生活息息相关,如猪,羊,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代表了人们的意识形态。霍经理指出,王教授讲的虽是史前材料,却通过了长时段的观察,做到了将横通与纵通,图像与专业相结合。我们学习考古,选题目要稳健,同时也不能排斥其他风格,要做一名心智健全情感丰富的考古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