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宝墩遗址田野考古实习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14-01-21 作者:管理员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本次考古发掘实习是国家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支持下成立的“伟德国际BETVLCTOR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建宝墩实习基地”的一项重要工作,得到学院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领导的高度重视,组成了以江章华研究员为业务总指导的6人联合指导小组,全程参与了为期三个多月的教学实习。
本次发掘地点位于宝墩城址内城田角林东南,与1996年发掘区相接。此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为1000平方米,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汉代、唐宋至明清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揭露出的宝墩文化时期遗存十分丰富,其中属于宝墩文化偏早阶段房址(F16、F22)规模较大,是宝墩遗址考古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墓葬均为东西方向,且与居住区界限明显,清晰显示出内城区域聚落的布局规划。出土了大量陶、石器等遗物。陶器既有新出器型,可修复器物也较多,石器在常见的斧、锛等类型外,还发现了类似玉石质料的刀和箭镞等。
在宝墩文化遗存之外,本次发掘还发现了较为丰富的汉、宋两个时期的遗迹。在宋代的水井和灰坑中,出土了较多的可修复的文物多件;分布于发掘区东部的5处汉代的建筑垫面显示出可能存在较大规模和级别的建筑遗迹。上述发现说明,大体在汉宋期间,宝墩聚落曾有着密集的人类活动。这为重建宝墩聚落在4500年景观历史提供了直观资料。
此次田野实习在总结以往积累成功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多学科协作的规模,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全力支持下,发掘队伍集合了环境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石器分析、体质人类学、测绘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明确的课题意识始终贯穿发掘始终。在国内首次应用了机载激光雷达遥感,获取了遗址片区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及地形数字高程模型,并探索小型航模对发掘区做了全景记录;建立了田野考古数据库系统;全面应用全站仪、RTK等多种高精度测手段记录空间信息;开展了系统性环境采样和大规模浮选;对骨骼保存较好的人骨骼进行了体质人类学现场鉴别。结合以上主题,实习队还在驻地开设了“宝墩讲座”,邀请省内外来访学者举办了专题讲座10余次。
此外,考古实习队遗址开展了公众考古的尝试。设置现场小型展览,由实习员工担任导览员,接待了伟德国际BETVLCTOR200名老员工、新津龙马小学、方兴小学近50名小员工的参观。
此次田野考古不仅高质量完整揭示出了宝墩城址内部一处聚落区域的变迁历史,为宝墩遗址的研究和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大大拓展了本科员工的田野发掘、室内整理等业务能力,顺利完成了预期的教学和研究目标,得到了协作单位的好评。
发掘区航拍
发掘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