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清缉熙,维周之祯 ——记李世佳老师《中华文化(历史篇)》在线授课
发布日期:2020-03-27 作者:管理员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学院积极响应实教育部、教育厅“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具体部署了各门课程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为每门课程配备了助教。学院各位老师直面全新挑战,创新教学理念,化身“网络主播”,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针对本科生课程特点大胆探索线上教学方法,凝练特色,提升效果,不断追求线上教学效能最大化,努力实现线上教学与课堂讲授等质同效。助教提前一周投入教学筹备工作。
担任李世佳老师《中华文化(历史篇)》课程的三位助教由两名研究生和一名本科生组成,创建QQ课程群后,我们开始等待选课同学入群,在正式上课前一天,我们对比手中的选课名单,清点已经入群的同学,给已选课但尚未入群的十几位同学打电话通知,询问未选课但入群的同学意向。后面经过补退选确定最终名单后,共有309名同学选课。一般而言,《中华文化》课程的助教是比较轻松的,由于网络授课这一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辅助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沟通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有了新的变化与挑战。
在等待同学入群的同时,我们向李老师了解到了本学期的课程说明。由于李老师是先秦史专业出身,又考虑到选课同学多为外学院外专业员工,故教学内容以周代青铜器为主讲解周代的历史与礼制文明。从后来正式授课时员工们对青铜器及其铭刻文字的连连感慨和热烈讨论来看,教学内容成功抓住了员工们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兴趣。李老师一并给了完整版的授课课件,并推荐大家阅读《尚书》《大诰》、《康诰》、《酒诰》、《召诰》、《洛诰》等篇章,这五篇同时也是期末作业之一。李老师在课程考核方面没有对员工提出太高的学术要求,仅是要求分组完成课堂展示与抄写前述五篇文章。课堂展示的内容可围绕周代历史、周代礼制乃至中华传统文化展开设计,范围非常广泛。
(图为李世佳老师在家中备课)
第一周行课前一天,助教协助老师演练了线上授课的流程,首先调设备,采用QQ课堂播放李老师提前录制的视频,同时使用群接龙进行签到,熟悉了各项操作。行课当天晚上七时十分左右发起群接龙,二十分左右发起QQ课堂,播放视频,中间休息二十分钟,几周以来都稳定地进行着。李老师结合自身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有趣的授课语言,同学们线上讨论十分活跃,动辄刷屏。
(图为同学们在认真听课)
助教也与同学们一起观看视频学习,并与同学们进行即时互动讨论,答疑解惑,将李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提到的纪录片、相关学术著作、论文等分享至QQ课程群里,以供感兴趣的同学深入了解学习。而同学们对于授课视频之外提供的纪录片也有极大的兴趣,在助教并没有硬性要求的情况下,主动观看并在群里反馈。
(图为助教们上传至QQ课程群的课外拓展书目)
(图为同学们看完纪录片后的反馈)
为了督促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提高课堂参与度,偶尔课后会留有适量的思考题目及小作业。
通过几次的线上教学,助教同学积极思考汇总问题并逐步改进。一是沟通交流问题,虽然老师留有联系方式,助教和同学也都在一个QQ课程群内,相比线下课堂中的面对面交流课堂教学内容,甚至课后一群人围着老师边走边聊,线上对教学内容的讨论不够深入,多数情况下只是停留在“感慨”层面,找老师或助教深入了解的不多——这或许是因为选课同学大多为外专业同学,对本课程内容更多只是感兴趣,而非想深入研究。二是网络问题,由于选课人数非常多,有时会有同学表示视频播放有问题、进不去QQ课堂,或者进入被弹出,任课老师及助教同学在思考是否尝试其他的上课方式。三是签到人数与实际观看视频人数不匹配的问题,这一问题线下课堂同样存在,但线上授课使得老师无法一一确认是哪些同学留了号,二次签到又徒耗时间,背离督促同学上课的初衷。
总体来看,线上教学活动开展稳定,从同学们的反馈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对上课的热情与对课程内容的兴趣,授课成效是显著的。那些存在的问题正是由于稀少才显得突出,且基本上属于技术性问题,而非课程内容问题,随着疫情逐渐稳定,情况好转,社会上复工复产复学逐步开展,等到回到教室之日,这些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了。近日四川公布开学时间,虽然暂时还没有高校开学时间,同学们渴望回到教室的急迫心情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我们隔着屏幕与网络也能感受得到。正如《周颂·维清》所云:“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