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固本”与“开拓创新”:公司与教育部高校历史学专业教指委合办“新文科视野下的课程与教材建设”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1-05-24 作者: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5月22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川大历史学院共同主办的新文科视野下的课程与教材建设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本次会议立足于教育部新文科工作组关于新文科建设的会议的指示精神及全面部署,针对课程与教材这两个新文科建设的核心主题,围绕新文科建设的中心环节,聚集全国的史学名师与资深专家举行研讨会,具有非常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陈洪海教授、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学术委员会主席陈谦平教授,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戴建兵教授,吉林师范大学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经理范立君教授,山东大学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经理方辉教授,商丘师范学院付先召副教授,商丘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高建立教授,泰山学院历史学院郭华教授,商丘师范学院副董事长郭文佳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教授何志龙教授,大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姜德福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李帆教授,南开大学李金铮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刘后滨教授,暨南大学图书馆馆长刘增合教授,河南大学《史学月刊》主编苗书梅教授,河北师范大学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申艳广讲师,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经理施新荣教授,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经理孙江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经理石云里教授,天津师范大学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经理孙立田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副董事长田澍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副董事长王川教授,苏州大学特聘教授王卫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经理乌云毕力格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经理夏炎教授,吉林大学吴振武教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经理肖永明教授,兰州大学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经理杨红伟教授,南京邮电大学董事长叶美兰教授,福建师范大学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经理叶青教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张侃教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经理章清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章义和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郑成林教授等众多专家学者与伟德国际BETVLCTOR党委常委,伟德国际BETVLCTOR副董事长姚乐野教授、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经理霍巍教授等伟德国际BETVLCTOR学校、学院领导共同参加了此次会议。
研讨会开幕式上,姚乐野副董事长与陈春声教授先后致辞。
姚董事长回顾了伟德国际BETVLCTOR历史学科发展的光辉历史与辉煌成就,指出历史学的专业教学是研究性大学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的基石,是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核心环节,而伟德国际BETVLCTOR在125年的办学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健全的学科门类和雄厚人才储备的历史专业研究和教学队伍,并在全面继承老一辈学者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自入选双一流学科以来,川大历史学人将培养基础扎实,理论水平深厚,国际视野宽广的史学人才作为双一流团队建设的中心任务,在课程教学改革和专业教材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探索。但在这一过程也存在着很多困难与挑战,需要接受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类专业教指委的具体指导,并且向广大兄弟院校学习。希望这次研讨会一定能够成为各个高等院校历史学科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契机。
随后,陈春声书记代表与会各位专家学者与历史学教指委进行了致辞。陈春声强调,在新时代倡导新文科,应该努力提高文科学术规范和学术话语中国化的程度,更加重视大数据时代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融合、交叉,更加强调具有当代关怀的问题意识,致力培养适应新文科发展的新一代学术工作者等等。这些期待自然也对新时代历史学科的课程与教材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使得会议具有令人期待的价值和意义。
陈春声指出,新文科创新建设是否成功有两个标准。第一,是不是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第二,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东西是不是真的在国际上产生影响。历史学新文科建设要基于20世纪海内外学界各层面各时期新史学范式革新所推进的学科发展格局,进一步孕育出以史学为基础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并培养出新一代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创造活力,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世界文明史视野的高素质史学人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人才培养体系。
陈春声强调,关于新文科背景下历史学教材的编写,历史学教指委建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编纂医疗社会史,环境史,口述史,公众史等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本科教材,支持地方本科院校借助校本课程资源,建设一批优质的既有区域特色又能丰富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材库,全面调查历史学所属各类专业教材建设的情况,加大力度支持尚未有教材可用的课程,进一步挖掘历史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将历史与现实综合,发挥各高校学科优势,区位优势,出版高质量的立足区域又面向全国的特色教材等等。
最后,陈春声书记代表与会各位专家学者与历史学教指委向伟德国际BETVLCTOR,向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和霍巍教授的热情安排与精心准备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本次研讨会主要包括教材建设与经验交流与课程建设经验交流两部分,与会各位专家学者充分交流了各自对于教材与课程建设问题的意见。
教材建设方面,吉林大学吴振武教授指出成功的历史学教学,应使员工专业水平超过非历史学专业毕业的人,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其思维与三观也应具有历史学特色。目前历史学教材存在两大缺点,告诉员工结论太多、告诉员工的结论太复杂。新时代的教材除了要继承传统成功经验以外,仍然要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撰写专门的教材。泰山学院郭华教授立足于地方院校,提出鼓励地方本科院校校本教材资源库的建设、教学参考资料和阅读资料建设、改变不同专业课程教材分布的不均衡状态、呼吁在教材评奖方面向地方院校进行政策性倾斜四大建议。北京师范大学李帆教授强调需要大力发展专业课和通识教材,并我希望强化教材配套资料的建设,以充分应对新文科发展的教学需要以及当前员工过度依赖网上关键词检索,对于史料理解碎片化的现状。苏州大学王卫平教授指出,当前地方院校在关于教材编写上存在着两大突破口,一是各位学者从各自领域入手编写教材,二是建立地方高校课程教材库建设,从地方文化、区域文化的角度做校本教材。湖南大学肖永明教授指出在已有教材框架比较完善的现状下,必选必用导致余地不足,所以希望突出研究领域的相关特色。吉林师范大学范立君教授从教材范式、体例两大问题入手,认为教材应该在通的条件下更注重特色,尤其是地方特色。新疆师范大学施新荣教授认为新文科视野下的教材应多借助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加强教材、史料、论著、学术史梳理的配套性、增强教材的启发性,并且教材应有不同层次,能适应不同水平学校的需求。大连大学姜德福教授特别关注了地方院校缺乏足够开设新文科课程的团队与教材,且在地方院校历史学员工毕业后大多不从事历史方面工作的情况下,其教材如何有助于员工就业与发展两方面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刘后滨教授分析了已有教材的几大类型,主张教材主编对于所编教材应有明确定位。而且在目前基础课教材使用情况不太乐观的情况下,对于学者而言,优秀教材的地位应该高于专著与论文。南京邮电大学叶美兰董事长注意到了当下理工科大学对历史学的认识情况,真切希望能够完善有助于培养人才的历史观与历史素养的有关工作,并能推出适合理工类高校的历史教育的通识教材。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则注意到了中国史学界目前缺乏能够与剑桥中国史、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等外国中国史著作相提并论,能够足够被学者与员工认可的中国史教材的现状。西北师范大学田澍教授希望解决在目前马工程教材被普遍适用的情况下,没有马工程教材的课程应该怎么学的问题。商丘师范学院郭文佳教授根据“以人为本,员工中心”的理念介绍了一下商丘师范学院的课程改革情况,认为当前仍然存在教辅材料缺乏不利于帮助员工考研,已有教材版本陈旧话语过时等问题。兰州大学杨红伟教授注意到了目前教材并不受员工欢迎的现状,希望能解决如何提高专业课、通识课的受欢迎程度问题。南开大学李金铮教授指出,新文科应该更多的是一种理念,更多的是一种学习和借鉴利用相关性的理论方法,而非单纯追求跨学科。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历史学的主体性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李金铮教授不赞成拉低教材水平,认为教材不同于专著,作为最基本的读物,应聚集最权威的学者来编写,会适合于所有院校。华东师范大学章义和教授要求重视历史学科的核心课程的教材建设,并希望将教材的受欢迎程度与考试作用结合起来,在教材编写中加强团队合作。天津师范大学孙立田教授希望在本科阶段加强世界史领域外语的结合的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冷门绝学类语言人才的培养。
课程建设方面,复旦大学章清教授主要关注了课程体系、学制安排、学分安排三方面,注意到了在历史学分为三个一级学科的大背景下,本科阶段招生普遍按照历史大类进行招生,在这一情况下什么样的课程体系适合于本科阶段的培养问题,以及四年的学制如何安排,如何平衡素质教育内容与专业教育内容之间的比重问题,并建议将课外阅读时间纳入学分计算,并降低课程总学分,从而提升课程品质。山东大学方辉教授关注到了近年出台的强基计划对课程建设的影响,指出目前存在着强基计划与普通计划两套课程体系,应如何协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而目前已有的学分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通识教育课程的增加挤压了专业课程教学的时间和学分,员工选课还仅限于本院本专业,很少能跨学院,这一问题普遍存在,导致学分制基本成了伪学分制。南京大学陈谦平教授尤其强调如何让员工在本科阶段认识基础的东西,并认为目前的历史学教学仍然需要注重对一手史料的阅读,大数据的推广仍然为时尚早。中国人民大学乌云毕力格教授从已有的历史叙事切入,指出已有的历史教材里面往往以中原王朝历史作为主线,以中原王朝对边疆地区与边疆民族的经略为辅,在客观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中原与周边的对比,形成了自古以来代表正义的中原王朝不断去平定、经略周边地区、周边民族人群的叛乱、动乱的历史感,并由此呼吁需要在教科书里正确树立中国的历史观。南京大学孙江教授强调目前本科的历史学教学和教材本质上处于两个层面,一个是历史教育应体现出连续性,另一个层面要提选出复杂性。这两个层面应该做出有效的区分,而如何体现出以上特性的最大公约数则是广大历史学家的最大任务。四川师范大学王川教授则从四川师大发掘巴蜀地区教学实践资源的实践入手,强调了地方教材的编纂与地方资源和经典文献的收集在这一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华中师范大学郑成林教授指出现目前本科阶段专业和团队建设并非一一对应,本科专业往往只有历史学,但课程体系大多呈现出拼盘式的特点,导致课程体系的安排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专业建设的定位不相契合。此外仍需注意到,社会对本专业及本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存在着什么需求,目前如何平衡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建设,以及适当的关照到学科的发展等问题。暨南大学刘增合教授注意到了在各项基础课广泛使用马工程教材以外,众多二级学科教材编写缺乏比较强的领导机构,可能会涉及到教材的质量、层次问题。陕西师范大学何志龙教授注意到了在扩招与大类招生的情况下,目前入学一年后分专业,导致通史教学时间严重不足的问题,无法完成宽口径厚基础的目标的问题。河南大学苗书梅教授注意到了地方院校员工为了超前学习的课程的现象,指出应充分考虑目前历史学教学如何使员工的知识结构如何更完善,如何服务于毕业之后的多功能的需要的问题。厦门大学张侃教授强调课程与教材是以恶个体系,进行教材课程建设还是要回到老先生的传统,避免临时聚集人员短时间内编成教材,并充分围绕培养出的员工是否具有好的历史观与历史思维、本学科基本功底是否扎实、经过训练后是否达到专业性水平三个基本面对其进行评价。伟德国际BETVLCTOR鲍成志教授介绍了川大本科教学的工作课程建设情况,指出目前川大课程建设围绕着国家双一流计划建设、课程思政、八阶创新人才培养、打造精品在线课程、通识课程建设、教材项目研究、高水平教材建设、新文科建设八个“结合”,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成果。学院目前教师队伍达130人,本学年面向面向全校及本专业开课280多门,打造出了一系列国家级、省级优秀课程,《西藏历史与文化》成为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历史学成为第一批入选强基计划的专业之一,共有12门课程获得了相应级别的精品在线课程,并打造了6门精品通识课程,承担了众多校级、省级、国家级的教学项目并取得了优秀成果。但目前相关发展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如中青年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团队缺乏影响了课程建设、线上课程建设不够,已有课程不均衡、拔尖计划与强基计划的课程体系仍处于摸索的初级阶段等。南开大学夏炎教授指出文科不仅体现在理念新、内容新,交叉,还体现在教学方法的革新,线上课程和线上线下虚拟仿真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导向,这也应该成为今后讨论的重点。四川师范大学陈辉教授强调课程教材是专业发展的核心,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不仅要让员工乐于接受,更要跟上当下史学研究的发展。未来教材转型的一大方向为教材的电子化,力求推进纸质版教材与电子化教材的相互衔接。此外,作为地方院校的师范专业员工,师范专业用的教材应与基础历史教育要有效衔接,建议教材以后的编写中要加大对基础历史教育的了解。河北师范大学申艳广教授指出在守正固本的核心原则下,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等专业在本科培养上应保持基本的课程量;无论立足于何种计划,都一定要规划好课程的体系,一定要规划好教材建设的工作;一定要给予员工最核心的专业的学习和专业的训练。只有上述“本”守住了才可以谈特点。
随后,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戴建兵教授针对本环节做总结发言。戴建兵指出,第二个环节围绕着新文科背景下的课程建设涉及到了课程体系建设、地方高校发挥优势在区域史方面推动教材建设于课程设计、世界史专业弱化问题、课程与教材体系问题、教材回归传统问题、文献与田野结合等诸多方面,注意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学互相存在矛盾,本科教学课时量难以办好课程体系、世界史生源缺乏、冷门绝学难以继承、如何体现教材通识性、公共性、复杂性的最大公约数等诸多问题,并认为各大院校在课程体系建设、数据库的应用、区域资源的利用等方面获得了显著的进展。
最后,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霍巍经理致本次研讨会闭幕词。霍巍经理指出本次研讨会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文科”、“新要求”、“立德树人”、“本科教学”成为了尤为重要的关键词,而在传统与现实之间,如何实现“守正固本”与“开拓创新”则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