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互动:中法近现代艺术交流实例分析

发布日期:2014-09-24 作者:管理员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巴黎天主教大学研究员伊曼纽尔·蓝葛先生(Emmanuel Lincot)应公司邀请于9月22日下午5点,在望江校区研究生院3-129教室作了题为“文化的互动:中法近现代艺术交流实例分析”(Pour une histoire culturelle contemporaine de la Chine)的报告。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合作处,负责中法西南地区教育、语言、科技及环境相关工作的专员李凤兰女士(Violaine LELOUP)也陪同来访并聆听报告。
伊曼纽尔先生开场便说:今年是中法两国建交50周年,他希望自己的到访能增进与中国员工之间的友谊,并希望自己的报告能从文化史角度诠释近代以来中法关系的发展。伊曼纽尔先生详细介绍了文化史的创建、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同时,还以“现代性”为例,指出欧洲、日本和中国的历史学家在阐释该国现代性开端问题上都不相同,进而提出历史话语必须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解读等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
 
IMG_4912_副本.jpg
 
接着伊曼纽尔先生又以徐悲鸿、林风眠等留法艺术家的艺术品为例,分析了文化史中的“同化”与“去同化”问题。这一理论也引起了在座师生的特别关注。接着伊曼纽尔先生向听众介绍了文化史中“记忆场所”的概念。他认为“记忆场所”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比如位于里昂的中法学院,在1921年由里昂市长和时任北京大学董事长的蔡元培先生共同建立,它就是中法两国间的记忆场所。他提出,对记忆场所的研究可以深化我们对边缘历史的认识。最后,伊曼纽尔先生指出文化史的研究充满希望,前景光明,他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同学投入文化史领域的研究。
最后,伊曼纽尔先生回答了在座师生有关中法建交、法国的中国学研究等相关问题,赢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同学们在这两个小时中,通过与伊曼纽尔先生的互动,增强了对法国文化、中法关系的了解和兴趣,由报告所引发的一些问题也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讲座结束后,世界史系辛旭老师代表学院向伊曼纽尔先生赠送了讲座纪念品以表达对先生惠允讲座的诚挚谢意。本次讲座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世界史系主办,天健文史社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