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学术研讨会第一场分组报告
发布日期:2014-10-13 作者:管理员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2014年10月11日上午10点50分,“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学术研讨会第一场分组报告在合江亭翰文大酒店7楼会议室举行。本场分组报告由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王笛教授主持,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罗士杰教授担任评论人。
北京大学赵世瑜教授以四川南部的一座小城“九姓长官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近代以来国家与地方的“上下相接”究竟采取什么方式。1874年,“九姓长官司”向时任四川学政的张之洞请求增加 “学额”。在赵教授看来,此举实则昭示了当地所处的某种难解的困境:一方面,当地明清以来处在一种土司尚存,但权力日削的“半土半流”的状态;另一方面,当地政治建制、经济开发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口流动。此二者的“合力”使得地方利益受到损害。赵教授认为:以区域社会史的方法研究“地方的近代史”,尤应充分把握时间脉络下地方的形势(包括政治、经济、族群等各方面),而本文正是此种研究的一种尝试。
来自日本一桥大学大学院社会学研究科的佐藤仁史教授则以清末民初江苏省嘉定县的政争为个案,试图勾勒“城乡对立”的局势,以探讨清末民初地方政治的实质。清末以来,围绕“夫束”这种徭役,嘉定地方基于利益逐渐形成两大对立政治派别。两派家族出身有乡绅、胥吏之别,行事规范有“法”、“情”之异,掌控机构有议事会、民政署之分,所处区域有城、乡之隔,而其所“挂靠”的党派也分为同盟会国民党和共和党进步党两大阵营。佐藤教授认为,尽管以个别地方社会对象研究清末民初国家与社会关系如何演变的取径蔚为潮流,但其中的两种研究取径“地方社会”与“党国体制论”之间的学术对话并不充分。前者过于强调国家与社会的“零和”关系,后者则倾向视社会为接受国家统合的客体。本文的研究厘清了与中央和省级政治过程并不必然相同的地方政治局势:所谓“县人治县”并不必然导致地方统合,反倒可能因资源形态不同的领导层对立导致破坏地方社会均衡。
罗士杰教授结合自身台湾地方史的研究实践,对以上研究作出精彩点评。罗教授认为,所谓“地方是弱者”的说法并不准确,因其自有生存逻辑。在这个前提下,社会如何共同生活,民初“国家”如何内化于社会及转型期地方政治的变化皆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他希望,日后研究能进一步探究“地方”究竟有何不同条件,而“地方”的“策略”也能进一步明晰。
此外,与会老师和同学亦提出许多问题。二位教授一一作答回应。最后,王笛教授对本场报告略作小结。他从微观研究的角度出发,对二位教授的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