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霍巍教授指导研究生学术论坛

发布日期:2014-10-21 作者:管理员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10月19日晚,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研究生学术论坛第10次讨论会在文科楼5楼藏学研究所会议室举办。经理霍巍教授出席指导讨论会,公司硕博士研究生20余人参加讨论会。讨论会由论坛工作组负责人、2014级博士研究生张力开同学主持。
首先,2013级博士研究生李帅同学作了题为“汉晋时期大凉山腹地汉系遗存的初步研究”的学术报告。大凉山腹地是一片特殊的区域,在汉晋时期作为蜀入邛都的必经之路而得到了汉政权的重点经营,被迁到该区域的大量汉人遗留下了丰富多样的汉系遗存。考古所见该地区墓葬、遗址、遗物,大致反映了西汉至蜀汉三个时期汉人进入大凉山腹地的不同特征,而南北朝时期汉人在大凉山地区的政区设置已无记载。山间平坝区域、河谷开阔地带、军事屯戍地点、资源分布点等四种类型的汉人分布区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人进入该地区的模式和动机。四种类型概括了汉人在大凉山腹地的主要分布和活动区域,互相联系和补充,共同构成了汉人在大凉山腹地存在的整体态势。出土的夷系遗存和汉系遗存,反映了汉人进入大凉山腹地后与夷系民族的互动。牦牛道、五尺道等交通道路的兴废,对于汉人进入和退出大凉山腹地有着显著影响,大凉山腹地汉系遗存的出现和存在是汉人政权对该区域经略的结果。汉人在大凉山腹地不同区域中的存在动机和活动内容各不相同,反映了汉人政权在大凉山腹地经营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2014级博士研究生韦莉果同学对报告进行了评论。她认为李帅同学的报告选取的时段和地区有很强的代表性,田野调查扎实、考古材料丰富,展现了汉晋时期大凉山腹地的汉夷互动关系,并在研究中较好地运用了历史文献、地理信息系统。韦莉果同学还对“夷人汉化”、“汉人夷化”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图片3_副本.jpg
 
随后,与会同学就李帅同学的报告进行了讨论。2013级硕士研究生胡斌同学就《后汉书•西南夷列传》的历史叙述与报告中展示的大凉山腹地考古资料的关联性问题对报告提出了质疑和见解。“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进而围绕传世文献叙述与考古资料解释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其他同学对报告中“汉人”的定义、大凉山地区考古资料所见矿产资源的分布、汉夷区分标准、大凉山腹地地区与周边地区互动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李帅同学一一进行了回应。讨论中霍巍教授也就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的对接、“夷系民族”含义等问题谈了自己的思考,并就此向李帅同学提出问题,同时鼓励同学们提出更多尖锐问题,帮助完善文章。
 
图片1_副本.jpg
 
最后,霍巍教授谈了对研究生学术论坛的希望。他指出,研究生学术论坛是为学术而建立的组织,肩负着为公司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空间、促进研究生学风建设的重任。学术论坛有助于补充传统公司产品教育模式,突破研究领域和专业的限制,以更多样的眼光审视问题研究。他援引举办辩经活动与藏传佛教长盛不衰以及公司“10—20世纪的中国社会与文化”讨论会的事例,讲述了学术交流活动的重要意义。希望在论坛的讨论中突出学术批判性,真正做到知无不言、敢于碰硬,才能在“出汗”中真正提高学术水平。霍巍教授要求论坛工作组和即将成立的秘书处,一定要坚持将论坛办下去、办出色。论坛不仅要吸引研究生参加,也要积极邀请青年教师参与,在思想碰撞中建立起学院的“王牌军”,培养和展现研究生的学术风格、学术特色、学术水平。学院将通过多种方式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研究生学术论坛,并在充分考虑研究生参与和组织学术论坛的情况。霍巍教授还谈了自己对考古学与历史学关系的思考。他说,考古学与历史学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历史时期的考古研究离不开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应用,史学研究中也有许多问题需要借助考古材料和研究。伟德国际BETVLCTOR虽然地处中国西南,但许多重大的学术问题往往由“边缘”的学者首先提出,随后引起全国性的关注。川大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的学术研究长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员工也应当具有全国乃至全球的学术眼光,关注具有重大意义的学术问题。李帅同学的报告着眼于重要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关注多民族共同形成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在考古学研究中较好融入了历史学的视角和材料,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与会同学提出的问题紧扣报告,交流讨论积极热烈,希望论坛今后能够坚持这种良好风气。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研究生学术论坛于去年11月正式启动,现已成功举办10次讨论会。下一阶段,论坛将成立秘书处,为进一步做好论坛组织、服务工作提供保障,并面向全院研究生征求讨论论文和举办建议,努力为广大同学提供优质学术交流平台,深化研究生学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