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公司历史专业口述史培训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6-06-15 作者:管理员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2016年6月15日,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2016年口述史培训会在江安校区文科楼二区704举行,西南民族大学张原与汤芸老师分别以“口述历史:社会生活的历史闪现”、“口述史的实践”为题,为在场师生们带来了两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也是公司川大校史口述项目培训活动的一部分,报告会由刘世龙教授主持,参加培训会的有2013级历史基地班本科生,近现代史方向部分硕士、博士研究生。讲座中张原老师和汤芸老师分别从理论与实践入手,为同学们剖析了口述活动一些基本的原则与方法,使同学们获益良多,在讲座后纷纷提问与老师交流。以下为大家带来本次讲座的部分内容。
首先是张原老师张原首先以“口述历史:社会生活的历史闪现”为题,提出口述历史研究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和学科交叉的产物,为人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提供了新的考察视角与治学路径。尽管口述历史在中国学术界仍饱受争议,但在张原老师看来,做口述历史不是要追求严苛的事实考证,而是体验性地参与到地方与个体的历史感知之中:求是并非目的,说事才是核心。口述历史研究想要探求的是社会事件与个体感知间的关联,即一种主体对客体的价值阐释而客观的历史非因果认识。
除此之外,口述历史还具有整体性和公共性等特征,它能形塑公共经历,唤醒历史记忆并塑造公共领域,个体的对时代的感知便由此演变为了整个社会进程的一部分。因此,口述史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厘清地方的历史和时代的记忆,还能反过来影响历史观念的重塑。
最后张原老师对于公司员工做校史口述提出了“呈现历史的地方感,理解地方的历史感”的要求,希望我们在口述采访中保持这一信念,取得更好地成绩。
下午汤芸老师以“口述史的实践”为题,提出口述史实践是“叙说对事象的言说”(say something of something),它主要由两种形态和四个关键词所构成:一种形态是作为动词的“口述历史”,它包含了记忆与访谈两个方面;另一种形态是作为名词的“口述史”,由经历与口传相构成。在口述史的实践当中,前者可被视为一个叙说故事的过程,是记忆被激发后,叙事者立足于当下对过去的一次重构,体现了个人记忆带有情感的对回忆的反观。而后者是口传承载的经历,展现了叙事者人生中的经历与感悟。
基于口述史实践的以上特性,汤芸老师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口述史研究准备流程和注意事项。实践过程主要分为五步: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包括根据研究对象搭构时空架构、准备好采访装备和团队协商分工;其次,团队在访谈开始前要明确口述人的人员构成及访谈形式,使研究方法尽量合理;同时,采访人需要根据研究内容和访谈对象拟定提问大纲,并根据新获得的信息调整补充大纲内容。汤芸老师强调,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以生活化的方式提出生活化的距离,以此来拉近口述者和采访人之间的距离,使口述者能够在较轻松的谈话氛围中自然地唤醒并表达对过去的回忆。与此同时,采访者还需在访谈中留意被采访人的特点,如其个性与教育背景等,并依此来及时调整采访方式和提问内容,从而达到最令人满意的收集有效信息的效果。此外,在开始访谈时,由于采访者和口述者间陌生的关系,话题的“破冰”显得尤为重要。此时,谈及回忆提示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老照片、旧物件,甚至传统食品都能唤起口述者的记忆,打破最初的谈话僵局。
经过两位老师的讲座,同学们对口述史有了基本的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经过严格地口述史培训后,相信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的同学们能在即将进行的川大一百二十周年校庆的校史口述活动中多出成果,出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