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邀请成都市地志办杨文华老师开设校外专家讲座:《新方志编纂的理论与实践》

发布日期:2016-11-14 作者:管理员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2016119日晚1920分,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纂处处长、《成都市志》总编室主任杨文华老师应伟德国际BETVLCTOR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邀请,在江安校区文科楼517会议室为公司员工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讲座,题目为“新方志编纂的理论与实践”。杨文华老师几十年来致力于地方志理论与方法研究、新方志编纂和成都地情文献开发、利用研究,成果丰硕,并积累了丰富的方志编纂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杨老师首先简要回顾了近代以前我国地方志编纂的发展历程,并就“新方志”的含义作出阐释。他指出,新方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新方志包括清末民国时期“西学东渐”、近代化背景下的方志理论研究与方志编纂实践;狭义上的新方志则指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的两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理论与方法研究和编纂实践。然后,杨老师从时代背景、成书数量、编纂特点等几个方面,分别对清末民国时期省、市、县志的编纂概况进行了介绍。他认为清末民国时期的方志编纂与这一时期西学东渐、内忧外患,社会剧烈变迁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呈现出方志编纂体例和方志内容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与地方特色:一是方志编纂理论方法和体例结构因时因事多有创新,二是资料入载形式新颖丰富,三是新陈代谢痕迹明显。接着,杨老师详细介绍了清末民国时期成书的几部名志,主要有傅崇矩编纂的《成都通览》、柳诒徵主编的《首都志》(南京志)、黄炎培编纂的《川沙县志》、余绍宋编纂的《龙游县志》、郑励俭编纂的《四川新地志》,并对这几部志书的编纂特点一一进行分析。例如,他认为《成都通览》较旧志之新主要表现在取材角度及方法,傅氏一洗旧志照抄陈案的陈腐习气,以实地调查为基础,“随得随录”,对清末成都社会出现的新事物、新变化给予及时捕捉和发掘,并对市井民生予以高度关注,尤其是对清末成都市井七十二行现状图文并茂的录存,为世人勾划出清末成都社会的全貌,使《成都通览》一书成为一部当之无愧的地方百科全书。
 
11.9新方志编纂的理论与实践556.png
 
杨老师还就清代、民国时期方志研究进行了介绍。他指出这一时期的方志研究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立足现实,因地制宜,在修志小领域,展示经世致用大抱负;二是立足修志,发挥专长,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三是扬弃传统,融入新知,纳入新事,在矛盾与困惑中探索修志的新方法。最后,杨老师对这一时期部分方志学家如章学诚、梁启超、朱士嘉、李泰棻的方志理论体系和主要著述成果进行了介绍。讲座过程中,杨老师还与同学们分享了在编纂《成都市志》一、二轮志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11.9新方志编纂的理论与实践858.png
 
杨老师的精彩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愉快地结束。这次讲座让同学们有机会与方志专家近距离面对面交流,分享目前最新方志研究成果,获益匪浅。在讲座结束前,杨老师还热情邀请同学们到成都市地志办参加社会实践,亲身感受成都方志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