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教授与伟德国际BETVLCTOR员工见面会

发布日期:2016-12-14 作者:管理员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2016年12月11日下午,“哈佛大学教授与伟德国际BETVLCTOR员工见面会”在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隆重举行,哈佛大学宋怡明教授、范德康教授、傅罗文教授、罗柏松教授以及金珍我副教授莅临见面会,位于江安校区文科楼二区一楼报告厅的会场内座无虚席。本次见面会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经理霍巍教授主持,故宫博物院张长虹副研究员担任翻译,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众多老师出席,伟德国际BETVLCTOR各学院众多员工到场聆听

新闻稿-哈佛教授与川老员工见面会(张宸)(李改)5073.png

首先,霍巍教授致辞,代表公司对莅临的五位哈佛大学教授以及未的欧立德教授表示热烈欢迎。随后,霍巍教授逐一在场的师生介绍各位教授,指出本场见面会的主题是哈佛大学教授与同学们沟通。霍巍教授同学们透露称,12日上午伟德国际BETVLCTOR即将与哈佛大学进行签约仪式,双方将展开长期的合作,合作形式多样,包括老师和员工的互访和交流。在霍巍教授的热情介绍下,五位哈佛大学教授依次致辞,在场师生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研究领域以及对在座员工的建议和希望。

新闻稿-哈佛教授与川老员工见面会(张宸)(李改)5075.png

宋怡明教授Pro.Michael A.Szonyi)

2016年1月1日起,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先生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中国历史学教授,专攻明清以来的中国社会史。他擅长结合传统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来研究中国东南地区的社会史,目前正致力于透过手稿来研究明朝军事机构的社会史。宋怡明教授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学士学位,接着以罗德学者身份获得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学位。他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曾到台湾大学及厦门大学访学。著实行家族:明清家族组织研究》前线岛屿:冷战下的金门》

 新闻稿-哈佛教授与川老员工见面会(张宸)(李改)5077.png

宋怡明教授笑称,自己担任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的主要原因在于原主任欧立德教授升任哈佛大学副教务长,这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随后,宋怡明教授跟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历,他说自己并非历史科班出生,学习中文的时间也比较晚,在多伦多大学读研究生时才开始转向历史学研究,卜正民老师给了自己很专业的指导,后来跟随科大卫老师学习,在厦门大学跟随郑振满教授学习期间,又接触到农村基层社会的田野实践。宋怡明教授谦虚地表示自己的汉学积累远不如中国的学者,因此在进行中国研究只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认为美国学者不断保持对中国学者的交流,可以用比较史学的观点将西方学术界的经验用于中国史研究,能对中国史研究做出贡献。他指出中国的学者如果注重创造性保持创新的态度,其对中国史研究的程度将会欧美学者难以匹敌。总结自己以往中国研究家族史、福建地方史、金门史的三个不同的主题,宋怡明教授认为并非是偶然和断裂的。历史上的中国人如何处理与国家的关系,是宋怡明教授中国研究的核心思考。宋怡明教授认为,不同于是“服从”或反抗还是逃避国家的观点,历史上的大多数中国人有非常奥妙和聪明地处理其国家关系的办法体现在自己对金门和明代军户的研究中

最后谈起跟中国结缘的经历,宋怡明教授觉得自己非常幸运,称能够跟众多中国的学者交流和学习,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他认为,当今是从事地方史、社会史研究的关键时刻,我们可以进行田野调查和口述访谈,挖掘很多新的材料。同时,宋怡明教授以自己博士论文研究的福建螺洲为例,指出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带来的担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文献资料大量消失。现代化为学术研究带来很多便利,但也造成对原始资料的危害。宋怡明教授提出自己的担心,同时也希望同学们重视这一现象,努力学习,从事学术研究,利用和保护我们的原始资料。

范德康教授(Prof.Leonard W.J.van der kuijp)

1979年德国汉堡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起执教于哈佛大学,2005年-2012任哈佛大学梵文与印度学系主任,研究专长为西藏历史、藏传佛教思想史、印度佛教哲学、汉藏关系、臧蒙关系等,精通臧、梵汉、蒙、英、、法等多种语言。代表作11-13世纪藏传佛教认识论的发展》时轮和蒙古王室藏传佛教的赞助》西藏早期佛教文献调查》等。1993荣获美国麦克阿瑟学术天才奖。现任美国哈佛大学西藏与喜马拉雅研究教授,南亚系教授、内亚与阿勒泰研究委员会主席、藏传佛教资料中心董事会主席(TBRC国际藏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伟德国际BETVLCTOR高端外籍教师、伟德国际BETVLCTOR中国藏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藏学学刊》编委会委员。

新闻稿-哈佛教授与川老员工见面会(张宸)(李改)5080.png 

范德康教授首先感谢能与在座师生见面,聊到跟中国的结缘,他称自己跟宋怡明教授一样在1982年第一次来到中国但不的是作为西藏考察的导游。范德康教授称自己的学习经历多变,员工时期换了很多专业,最终将学术兴趣集中到印度佛教哲学上。范德康教授先后在加拿大和德国学习,在德国汉堡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范德康教授先后在尼泊尔、柏林和西雅图工作,1995年起任哈佛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印藏佛教、西藏文化与政治史、蒙藏和藏汉关系史等研究,至今在哈佛任教已经20余年。接着,范德康教授介绍了哈佛大学藏学研究的情况,并称自己非常喜欢现在的研究领域,在中国有成千上百的新的藏文资料出版,这样范德康教授和他的员工都非常高兴。  

傅罗文教授(Prof.Rowan K.Flad

2004年获美国加州大学考古学博士学位,2004年起执教于哈佛大学人类学系,2012年起任终身教授,现任哈佛大学人类学系Hudson讲座教授精通英语、汉语,可阅读日语、德语。连续多年在成都平原进行考古调查,出版有专著《成都平原考古调查——2005-2010成果》和数十篇学术论文。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考古学、仪轨和宗教考古,尤其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以及青铜时代复杂社会的起源发展等。

新闻稿-哈佛教授与川老员工见面会(张宸)(李改)5084.png 

傅罗文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傅罗文教授本科生读的是社会人类学专业。傅罗文教授称自己对考古学的兴趣开始于在欧洲和土耳其的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实习经历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回到美国后,傅罗文教授在考古公司工作,逐渐社会复杂化议题产生兴趣。之后,傅罗文申请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跟随罗泰教授Lothar Von Falkenhausen)学习中国考古学。加州大学,傅罗文教授不仅学习了中文,也阅读了很多中国考古学文献。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傅罗文教授称自己与中国的结缘开始于接着,傅罗文教授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在中国进行田野考古工作的经历。他导师罗泰教授的帮助下,北京大学与四川省考古研究所合作在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忠县中坝遗址进行考古,自己也有机会参与其中进行了两年的发掘工作傅罗文教授称自己也在这一时期完成了博士论文。之后傅罗文教授开始长期扎根于中国的考古田野,与四川省考古研究所、重庆市考古研究所、伟德国际BETVLCTOR考古系等不同的机构进行合作,在成都平原进行了6年考古调查。还在甘肃洮河流域进行了5年的考古学调查。讲到自己与中国众多考古学单位和机构的合作经历,傅罗文教授称考古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不管是田野调查和考古研究,不是独自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都需要与其他同行和单位进行合作。最后,傅罗文教授介绍了哈佛大学考古学以及考古课程设置的情况伟德国际BETVLCTOR的员工提出建议称,中国很合适做中国考古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到国外实习或留学参加田野。同时,傅罗文教授也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了解他人研究相同题目的思路和成果,以助于开拓思维增阔眼界。 

罗柏松教授(Prof.James G.Robson)

2002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2004-2008执教于密歇根大学,2008年起执教于哈佛大学,2012年被评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道教史及宗教地理、艺术民间宗教、禅宗史等,有《权力之境:中古南岳衡山的宗教景观》东亚佛教的隐:对佛寺考察》著作2010年获法国儒莲奖现任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教授,中国宗教研究会会长。

新闻稿-哈佛教授与川老员工见面会(张宸)(李改)5083.png 

罗柏松教授年轻时候的学习经历非常有趣,他称自己是一个顽皮员工不爱学习,喜欢运动比如冲浪和爬山因此当初选择加州大学塔芭芭分校的原因在于靠近海岸。罗柏松教授称,自己在加州大学听了白先勇白崇禧之子)先生中文课后,逐渐对中文产生了兴趣。在白先勇先生的推荐下,罗柏松教授台湾留学五年时间。罗柏松教授称自己骑脚踏车在台湾各地环游时,看到了乡村中人们非常活泼的宗教生活,于是产生了对宗教研究的兴趣。为了研究道教,罗柏松教授又日本待了五年。30岁左右,罗柏松申请了斯坦福大学的博士项目,开始了自己正式的研究。罗柏松教授认为,历史研究最重要的是从语言和文献入手。罗柏松教授建议同学们不对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太过担忧有压力的同时也会让同学们更有动力。罗柏松教授称,哈佛的竞争很激烈,每年250人左右申请我们的博士项目,但只选7、8个罗柏松教授建议他的员工自己去寻找和发现研究的题目,不要盲目地跟随潮流。谈到自己与中国的结缘,罗柏松教授称非常的意外年轻时候,罗柏松教授中国的山水特别感兴趣,通过背杜甫诗歌的方式学习罗柏松教授笑着回忆自己1985年左右第一次来到中国经历,没想到在广州火车站错了车,到了湖南怀化。到了成都之后,罗柏松教授称自己跟朋友们聊天,改编了杜甫的《春望》中的一句诗,叫做在山河,表达了对中国自然环境破坏担忧。因此罗柏松教授称自己研究古代的宗教和山水,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给现代人的生活一点启示。罗柏松教授称大部分西方学者认为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宗教消失了,其实不然,很多人依然信教。罗柏松教授举例称自己在1985年来到中国的时候,看到了中国人虔诚的宗教信仰。最后罗柏松教授希望同学们把自己的生活兴趣研究方向结合起来,这样就会对生活感到特别满意。

金珍我副教授Associate Prof.Jinah Kim

2002年获得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考古与艺术史学士学位。2006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博士学位。现任哈佛大学艺术史与建筑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南亚、东南亚艺术和建筑的研究。金珍我副教授的研究和教学领域广泛,尤其是在文本与图像、艺术与政治、女性呈现与艺术赞助之间的关系方面独到而专深的研究。她早年即关注韩国的佛教艺术,并且长期在南亚和东南亚进行田野考察,熟悉南亚和东南亚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和宗教习惯,具有很强的语言能力,致力于从事跨学科的研究,尤其是梵文插图写本和密教图像的研究。出版著作有《圣物所依:南亚的插图写本与佛教书籍崇拜》

新闻稿-哈佛教授与川老员工见面会(张宸)(李改)5085.png 

金珍我教授发言很抱歉自己听却不能说中文,因此此次川大之旅也是对自己汉语能力的训练。首先,金珍我教授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她是首尔大学听了印度艺术和南亚艺术的课程,学会了印度语、梵文、孟加拉语,也学会了田野工作的方法从中了解到印度东北部的宗教及艺术金珍我教授称这是一个令非常兴奋的研究领域。其次,金珍我教授谈到,自己在韩国进行了印度和中国佛教艺术的学术训练学会了图像学和艺术风格学的研究方法。她说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是图像的题记、材质等方面去了解这些图像创造的背景和过程、被创造的原因以及后来如何发挥作用。接着,金珍我教授谈自己在哈佛大学的教学和研究,称其覆盖的时间段印度的史前开始4000多年的时间,覆盖的地域包括印度、尼泊尔、喜马拉雅、南亚等地。最后金珍我教授提醒同学在艺术史的研究中不能只注重图像的美学价值,还要尽可能去理解图像背后反映的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文化。

新闻稿-哈佛教授与川老员工见面会(张宸)(李改)5087.png

五位哈佛教授精彩的介绍分享,引起了在场师生的极大兴趣。霍巍教授致总结词,他说,今天在座的哈佛大学教授虽然成长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文化的天性,都成为了非常优秀的学者。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各位教授的身上学习到他们思考和研究问题方式。

新闻稿-哈佛教授与川老员工见面会(张宸)(李改)5089.png

最后霍巍教授代表学院每位哈佛大学教授赠送精美的纪念品。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教授回赠自己金门研究著作的最新中文版霍巍教授表示将把此书存放在学院资料室,以便师生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