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代表团与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系列座谈(二)

发布日期:2016-12-14 作者:管理员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2016年12月11日下午,哈佛大学代表团与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学者座谈会在江安校区文科楼二区518会议室举行。出席座谈会的有哈佛大学内亚与阿尔泰研究会主席范德康教授(Leonard W.J.van der Kuijp),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傅罗文教授(Rowan K.Flad),哈佛大学艺术史与建筑系金珍我副教授(Jinah Kim)。考古学系副主任白彬、吕红亮等考古系在校全体教师和伟德国际BETVLCTOR中国藏学研究所石硕、熊文彬、玉珠措姆等近二十位学者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李映福副经理主持,故宫博物院张长虹副研究员担任翻译。
 
通讯稿:哈佛大学代表团与川大学者座谈(考古学、艺术史和藏学组—李老师调整)1447.png
 
首先,李映福教授代表学院对哈佛大学代表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在介绍了双方代表之后,他从专业简史、团队队伍、招生规模、学科发展、实践教学、学术讲座、海外交流等七个方面对公司考古学学科的情况进行了报告。报告中,李映福教授追述了伟德国际BETVLCTOR考古学科与哈佛大学的历史渊源:伟德国际BETVLCTOR考古学系创始人之一的冯汉骥先生早年就曾就读于哈佛大学;上世纪八十年代伟德国际BETVLCTOR的童恩正教授和哈佛大学的张光直教授就两校考古学科合作的尝试。李映福教授认为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们两校在考古、藏学、艺术史等领域的合作已具备更多成熟的条件。
 
通讯稿:哈佛大学代表团与川大学者座谈(考古学、艺术史和藏学组—李老师调整)1449.png
 
通讯稿:哈佛大学代表团与川大学者座谈(考古学、艺术史和藏学组—李老师调整)1451.png
 
接着,哈佛大学学者代表依次进行了发言。范德康教授主要对他本人研究领域和治学方法进行了介绍。他长期致力于印藏、汉藏、蒙藏关系的研究,重点关注佛教、社会方面的文献,包括高僧传记、自传、教派传承、教法源流等方面,注重不同文献版本的对勘研究,尤其对语文学的发展史特别感兴趣。他同时还强调从事藏学研究,尤其是佛教研究,藏文、梵文和汉语等语言是必备的学术工具。傅罗文教授首先对哈佛大学的考古学科和研究团队进行介绍。傅教授指出,目前在哈佛大学从事考古学研究的学者有近三十位,主要涉及田野考古、世界各区域考古、艺术史等领域,这些学者供职于不同的科系,比较分散,但都隶属于哈佛大学考古学委员会,目前他们正在努力将从事考古研究的学者集中起来。之后他对个人的研究领域进行了说明。他主要对中国的史前考古感兴趣,尤其致力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时段的考古学研究。他在中国的研究主要有三大课题,分别是在三峡地区、成都平原和甘肃洮河流域的调查和发掘项目。最后,金珍我副教授对她本人的研究旨趣进行了介绍。她主要致力于南亚佛教艺术的研究,尤其是对印度佛教晚期的南亚地区佛教写本的探究。在她看来,佛教写本更像是一种三维的物体,除了写本上面的文字,它们还会涉及到许多宗教仪轨,因此世人会对这类书本产生崇拜。例如在今天的尼泊尔地区,人们仍然对保存下来的13世纪的佛教写本具有浓厚的崇拜之情。她认为若将文本、图像和仪轨等结合起来探讨,就可以进行当时的社会史研究,从而能够呈现晚期印度佛教的状况。
 
通讯稿:哈佛大学代表团与川大学者座谈(考古学、艺术史和藏学组—李老师调整)1453.png
 
通讯稿:哈佛大学代表团与川大学者座谈(考古学、艺术史和藏学组—李老师调整)1461.png
 
通讯稿:哈佛大学代表团与川大学者座谈(考古学、艺术史和藏学组—李老师调整)1455.png
 
与会考古系白彬教授、吕红亮教授及罗雁冰副教授分别从各自的研究领域、承担课题、学科发展与合作意向等方面与哈佛学者进行交流。藏学所石硕教授、熊文彬教授及玉珠措姆副教授也分别就伟德国际BETVLCTOR中国藏学研究所在民族学、艺术史、藏学等学科的关注领域、研究团队进行了介绍,并期待能与哈佛大学在相关领域有更多的合作与交流。
 
通讯稿:哈佛大学代表团与川大学者座谈(考古学、艺术史和藏学组—李老师调整)1457.png
 
通讯稿:哈佛大学代表团与川大学者座谈(考古学、艺术史和藏学组—李老师调整)1459.png
 
通讯稿:哈佛大学代表团与川大学者座谈(考古学、艺术史和藏学组—李老师调整)1488.png
 
座谈会不仅使双方加深对彼此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加强了合作意愿,为伟德国际BETVLCTOR与哈佛大学今后在人文科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